当前专题展览

岁月游踪
长廊展览厅
由艾思滔策划,连同香港海事博物馆策展部团队共同呈献,「歳月游踪」 展览涵盖194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由Hedda Morrison, Brian Brake及 Edward Stokes艾思滔于香港拍摄的照片。
以下为暂定议程,最终版本预计将于九月份正式发布。
如若最终议程的主题或顺序有所调整,敬请海涵,恕不另行逐一通知。
第一天
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
08:30 - 09:00
登记及接待
09:00 - 09:30
开幕典礼及致欢迎辞
09:30 - 10:30
主旨演讲
10:30 - 11:00
茶歇
11:00 - 12:30
论坛 1:全球视野下的郑和遗產:亚太海上贸易、技术与文化的交匯
所有讲者发言后设有 15 分钟问答互动环节
12:30 - 14:00
午休及交流
14:00 - 15:30
论坛 2:海事遗產的保护与传承:脆弱文化的坚韧之路
所有讲者发言后设有 15 分钟问答互动环节
15:30 - 16:00
茶歇
16:00 - 17:30
圆桌会议 1:海洋科学:可持续性的未来与博物馆的角色
討论完毕后设有 30 分钟问答互动环节
17:30
第一天结束
第二天
2025年9月24日(星期三)
08:30 - 09:00
登记及接待
09:00 - 10:30
论坛 3:深海故事:水下考古案例研究
所有讲者发言后设有 15 分钟问答互动环节
10:30 - 11:00
茶歇
11:00 - 12:30
论坛 4:港口与社会:文化交融与海事社区的互动
12:30 - 14:00
午休及交流
14:00 - 15:30
圆桌会议 2:水下考古对话:连结世界的深海遗產
討论完毕后设有 30 分钟问答互动环节
15:30 - 16:00
茶歇
16:00 - 17:30
论坛 5:跨文化视野:博物馆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所有讲者发言后设有 15 分钟问答互动环节
17:30 - 18:00
论坛总结报告与展望
18:00
论坛闭幕
第三天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09:00 - 12:00
本地参观活动 / 自由活动
查询事项
请查阅论坛网站以获取最新消息:https://www.hkmaritimemuseum.org/forum-for-asia-pacific-maritime-culture?lang=zh
如对以上论坛安排有任何意见,请电邮至 forum@hkmaritimemuseum.org 与我们联络,我们並将尽快回覆。
Programme & Speakers
Speakers >
02
会员类别
会员类别



「海上巨人号」船锚重36吨,锚柄高7米,锚爪宽 4.45米,厚1.13米,原连繫着长20节的锚链(1节约相等于27.4米)。该锚曾装配在有史以来最大油轮「海上巨人」号上。该船一度爲香港航海业巨擘董浩云所拥有,其后多次易手和转名,于35年航行生涯结束后,在2010年在印度古吉拉特海滩被拆卸。后来,其船锚由本馆荣誉主席何安逹先生(BBS)正式购入。2010年6月,有关单位排除万难,把巨锚从古吉拉特移运到香港政府船坞暂存。巨锚展现了昔日的雄伟风采,并见证了香港航运发展的辉煌历程。
![]() 相片中为战后的维多利亚港两岸,湾仔一片荒芜。 | ![]() 太古船坞的干坞于1907年完工,当时能容纳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 ![]() 在码头工作的男人和男孩因长时间在户外工作而晒得黝黑。 | ![]() 照片可以看到康乐大厦(即今天的怡和大厦),这张照片应该是1973年或之后所拍摄的。 | ![]()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香港油麻地小轮船有限公司的渡轮连接着中环和佐敦,亦有航线往返市区和大屿山 / 长洲。 |
---|---|---|---|---|
![]()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大部分的食品供应都是经船运抵达的。 | ![]() 照片中的对岸为香港仔,一艘出港的船正在东博寮海峡航行。 | ![]() 两艘拖网渔船进行维修中。 | ![]() 照片摄于上环海旁,两个年轻人正划着一个人手制作的浮板。 |

学习资源
S.T.E.A.M. 探索旅程
─ 适合所有年龄的观众
香港海事博物馆,不单单是观看展品的地方,我们希期望观众享受到美好的探索旅程,并启发他们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意义。 本馆团队旨在创造与海洋文化相关的学习体验。 (S.T.E.A.M. 是 S-科学,T-技术,E-工程,A-艺术,M-数学的缩写。)
各种教育资源线上资源、特别教育计划资源、过往教育项目材料,等你来发掘以提升学习体验。
活动工作纸 – 其他
*无答案提供
博物馆会提供对不同对象和主题的工作纸。
* 访客自行负责工作纸的打印。
短片-谭仔讲故
为了在闭馆期间能与观众保持互动,博物馆于2020年4月在社交媒体上开始一项全新活动。人称「谭仔」的谭广濂先生为观衆主持线上展厅导赏,并介绍了4件与中国贸易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焦点展品。
短片- 虚拟自助游
香港海事博物馆与职业训练局 (VTC) 合作,邀请了学生来到博物馆拍摄藏品,并专业地製作出可以360度互动的短片。在闭馆期间,为观衆提供一个身在其中的观赏体验。观衆可利用键盘方向键或移动手机即可跟短片进行互动。
趣味角 -「香江泛洋奇蹟:1945年以来我们的港口故事」特备展览
About Loading & Unloading


夜航明灯:香港港口与灯塔
此网上展览为《夜航明灯:香港港口与灯塔》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香港海运港口局的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MATF)资助,由香港海事博物馆(HKMM)与香港城市大学灯塔古蹟研习实践项目组(LHRC)在2021年5月合办,向公众分享香港海港历史和灯塔故事。

从STEAM 找STEAM
讲者: Dr. Stephen Davies 戴伟思博士

展览教育资源
Made In Hong Kong Exhibition
新闻稿
2024
2024年11月13日
2024年11月11日
2024年9月23日
2024年6月23日
2024年4月23日
2024年3月16日
2024年3月12日
2024年2月5日
我们的特别项目资源提供独家学习材料和活动,旨在增强您对海事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这些资源支持我们独特的教育项目和特别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丰富、多元化、跨学科式的学习体验。
Email: education@hkmaritimemuseum.org
Phone: 3713 2500
谭仔讲故
为了在闭馆期间能与观众保持互动,博物馆于2020年4月在社交媒体上开始一项全新活动。人称「谭仔」的谭广濂先生为观衆主持线上展厅导赏,并介绍了4件与中国贸易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焦点展品。
夜航明灯:香港港口与灯塔
此网上展览为《夜航明灯:香港港口与灯塔》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香港海运港口局的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MATF)资助,由香港海事博物馆(HKMM)与香港城市大学灯塔古蹟研习实践项目组(LHRC)在2021年5月合办,向公众分享香港海港历史和灯塔故事。
渔乡今昔- 海洋生态与日常
本馆致力履行2015-2020 策略计划,不断探索有关本地海洋环境议题。2018年得渔农自然护理署资助,我们在10月中旬举行两场关于鱼类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海产选择以及海洋污染的公众讲座,并製作一份教育小册子及承诺卡,让公众加深对海洋保育的认识。
从STEAM 找STEAM:今天的工程技术,成就明天的科学 — 公开讲座
Speaker 讲者: Dr. Stephen Davies 戴伟思博士
(按此收听中文翻译)
虚拟自助游
香港海事博物馆与职业训练局 (VTC) 合作,邀请了学生来到博物馆拍摄藏品,并专业地製作出可以360度互动的短片。在闭馆期间,为观衆提供一个身在其中的观赏体验。观衆可利用键盘方向键或移动手机即可跟短片进行互动。
灯笼製作 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