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揚帆︰漫遊香江的中式帆船

Updated: Mar 27, 2022

中式帆船是香港早期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印證了香港漁業的發展。雖然昔日帆影悠悠的景象已不復見,但帆船仍是香港文化和旅遊的標誌。


(攝於1980年代) 漁民正在操控舵柄於維港航行。Stephen Davies (作者)、William Heering (攝影) (2013)。《Coasting Past: The Last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al Trading Junks》。香港︰香港海事博物館。

傳統木製帆船(1950 年代以前)


二次世界大戰(1939 –1945 年)以前,香港人口不多,沿海水域魚類豐富,因此靠風力推動的木製中式帆船及人力推動的舢舨便成為了漁船的主力。這些船艇不單是漁民的謀生工具,亦是他們的居所。


(攝於1984) 漁民於帆船上貨。Stephen Davies (作者)、William Heering (攝影) (2013)。《Coasting Past: The Last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al Trading Junks》。香港︰香港海事博物館。

漁船機動化(1950 – 1990 年代)


二戰結束後,大批難民湧入香港,對漁產的需求上升,需要遠洋作業。其時香港政府推動漁船機動化,漁民漸漸捨棄傳統帆船,改用機動漁船。至1970 年代,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香港漁船已是以柴油為動力。此時仍有不少從事貿易的中式帆船穿梭在香港海域,它們從珠江口經香港作捷徑,運載貨物到南中國海沿岸港口。


(攝於1980年代) 維港航行中的帆船。Stephen Davies (作者)、William Heering (攝影) (2013)。《Coasting Past: The Last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al Trading Junks》。香港︰香港海事博物館。

帆船作觀光遊覽用途(1990 年代 – 現在)


1990 年代以後,木殼船漸漸被航海性較優良的鋼鐵和強化玻璃纖維漁船取代。另一方面,由於香港旅遊業發展蓬勃,有些商業機構和帆船愛好者則建造中式帆船,作遊覽觀光之用。這些觀光船繼承傳統帆船設計特色,為香港保留一點昔日漁港的風味,令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攝於1980年代) 維港東面航行中的帆船。Stephen Davies (作者)、William Heering (攝影) (2013)。《Coasting Past: The Last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al Trading Junks》。香港︰香港海事博物館。

結語


中式帆船與香港早期漁業、海上貿易和旅遊業息息相關。在城市的急速發展下,帆船的設

計和用途相應轉變,見證著香港從昔日的漁港,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大都會,當中的

變遷,乘載著無數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 YouTube
  • LinkedI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