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巡迴展览 – 《启航:从古代海上贸易到当代航运》
- HKMM
- Feb 15, 2022
- 3 min read
2021年10月23日,香港海事博物馆与博乐德文化集团合作,于「2021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中携《启航:从古代海上贸易到当代航运》文物艺术展登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A1楼。该展分为三部分:《水下考古与古代海上贸易》、《寻觅方向:海上的导航与通讯》及《泰坦尼克号的呼叫:海上安全变革》,展出近130 余件船舶模型、航海仪器、古董瓷器、外销画作、旧照片等藏品。

2本展侧重于「航海科技」和「丝路贸易」,注重营造沉浸性氛围,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希望通过藏品架起博物馆与公眾沟通的桥樑,再现从古至今灿烂的航海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直到今天的重要角色。

第一部份︰水下考古与古代海上贸易
海洋蕴藏丰富的人类文物遗產,近年的水下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关人类文化歷史的珍贵资料,同时也印证了中国、阿拉伯、亚洲以至西方国家之间超过二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为1877年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涵盖东西方贸易、友好往来的名词。西元前二世纪,张騫奉汉帝之命出使西域並开闢了延续两千余年的「丝绸之路」。同一时期,中国商人亦从中国南部港口出发,跨越南海和印度洋,与东南亚、南亚诸国通商,开闢海上贸易航路。

隨著「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和欧亚等地在文化、艺术和宗教方面相亙交融。从歷代不同的文物包括亚洲和地中海的宝石饰物、中国和东南亚的出口陶瓷和本地出水文物,可见昔日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粮船湾、西贡海域近年的水下考古发现,有助观眾瞭解香港在珠三角、南中国、亚洲与世界的海上贸易之关键地位。
第二部份︰寻觅方向:海上的导航与通讯
在一望无际的海上,水手如果看不见別的船,又看不到陆地,船队就如遗世独立,孤身上路。我身处何方?往何处去?如何抵达目的地?何时起程?这些都是航海家反覆思考的问题。古人也沿著常走的路径、熟悉的地标,还有记忆所及,寻觅归途。一旦远离陆地走进大海,船员需要导航及海上沟通工具,方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第三部份︰泰坦尼克号的呼叫 - 海上安全变革
自泰坦尼克号的意外发生,全球立即对海上安全进行变革,海上安全相关技术在二十世纪面临重大革新。新型船只更大、更快与更坚固的构造,显著减少天气和季节对航行的影响,造船技术的发展同时促使领航技术的进步,以保障航行与进出港口期间船只、船员与货物的安全。二十世纪亦是海洋法规推陈出新的时代,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需要为船只、港口与海员制定具体的规范以策安全,为全球航运引领更安全的时代。

北京巡迴展览 – 《启航:从古代海上贸易到当代航运》现正于北京举行,展览期为2021年10月23日 – 2022年4月8日,按此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