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eam找STEAM
2021年3月31日至2021年5月26日
将蒸汽化作动能的创意概念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出现,但要到十七世纪才由欧洲人利用相应的技术製造出第一代的蒸汽机,再以百多年时间改良成经济实用的发动机。及至十九世纪初,工程师发明了明轮和螺旋桨,把发动机应用在航海上,自此半世纪内海路贸易量急升20倍。追溯蒸汽用于航海的历史,可见技师和工程师往往是创造未来的人物。今天的难题,多半靠工程(E)及技术(T),配合创意想法(A)解决。这些解决办法促进科学(S)的未来发展,得出数理化(M)的理论解释后,再改良机器的效率及用途。
在今天大谈科创教育(STEAM)的趋势下,连steam(蒸汽)也可谈STEAM!是次微型展览透过香港海事博物馆 及太古集团香港历史档案服务的藏品,一方面分析蒸汽用于航海的历史,同时进一步反思STEAM教育裏各学科之间的关係。
「不是天生一对」当人造物件丢失于大自然
2020年12月18日 至 2021年3月21日
展品中的海洋塑胶污染物每件都由 liina klauss 自2013年起在香港的海滩上逐件拾起。每件人造物品跟另一件天然物品组成不是天生的一对。两件外貌几乎一致,一件从自然悠然而生,另一件则因人类遗弃而殒。
这个展览从视觉震撼思维。在这特别的节庆期间,让我们也深思人与消费品的关係。
艺术家简介
liina klauss 是一位德国籍艺术家和环保推动者,她的作品从视角及概念的层面剖析废物的含义。她的专长是将环境污染物转化成色彩锐利和令人思维震惊的艺术作品。liina 的创作模式广泛,包括大地艺术装置及精美的马赛克画作。在这展览中,她探索多种对立的概念:个人与集体、远距离与可触摸、美丽与震惊、重要与琐碎。
纸纳乾坤:从天圆地方到寰宇天下
2019年12月18日 至 2020年3月15日
乾坤是《易经》上的卦名,亦代表「天地」。中国在探索「天地」的漫长过程中,渐渐改变了对所处世界的认知。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带来科学和地图测绘等知识,更对中国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地理舆图和典籍,亦得以流传至日本及欧洲等地,促进了中外文化和知识的交流,也丰富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地图和古籍不但纪录了真实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传递。香港海事博物馆希望藉着是次地图及古籍展览,展示中国航海及地图测绘的发展史,从而探究中国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演变,以及十九至二十世纪早期现代化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THE DRAGON AND THE EAGLE: American Traders in China,
A Century of Trade from 1784 to 1900
2018年12月14日至2019年4月14日
龙与鹰,分别象徵中国和美国,形象深入人心。在十八世纪末,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帝国,而美国则是刚成立的年轻共和国。1784年2月22日,乔治.华盛顿生日当天,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程航向广州,正式造就了龙与鹰的相遇。特色鲜明的星条旗在船上迎风飘扬,启发了中国人称美国为「花旗国」。
是次大型展览由香港海事博物馆筹备数年、精心策划,旨在揭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美早期贸易的历史。展览分为「梦想东方」、「口岸通商」、「火船万里」、「居家蒐藏」及「异乡生活」五部分。展品选自香港海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温特图尔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迪美博物馆、费城独立海港博物馆、哈佛商学院贝克图书馆、凯尔顿基金会、太古集团香港历史档案服务部、滙丰历史档案部,以及本地和美国藏家的重要珍藏。通过展出珍贵的贸易商品、外销工艺品、航海仪器、档案文献等,呈现中美两国在海上贸易、商业经济、航海技术、社会文化方面的互惠互利,并为公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