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pecial Exhibtions (Top)

​專題展覽

B 層展廳

4784_Cover_for_Wordpress_Updated.jpg

海洋蘊藏豐富的人類文物遺產,近年的水下考古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有關人類文化歷史的珍貴資料,同時也印證了中國、阿拉伯、亞洲以至西方國家之間超過二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一詞為1877年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提出,涵蓋東西方貿易、友好往來的名詞。公元前二世紀,張騫奉漢帝之命出使西域並開闢了延續兩千餘年的「絲綢之路」。同一時期,中國商人亦從中國南部港口出發,跨越南海和印度洋,與東南亞、南亞諸國通商,開闢海上貿易航路。

隨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啟和海上貿易的發展,中國和歐亞等地在文化、藝術和宗教方面相亙交融。從歷代不同的文物包括亞洲和地中海的寶石飾物、中國和東南亞的出口陶瓷和本地出水文物,可見昔日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發展和文化交流。
 

承蒙香港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支持的《糧船灣志.「活」地方志》研究計劃,本館藏品委員會及本地收藏家的鼎力協助,香港海事博物館得以舉辦此「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長期展覽,有助觀眾了解糧船灣、西貢海域近年的水下考古發現,以至香港在珠三角、南中國、亞洲與世界的海上貿易之關鍵地位。

《東西匯流:水下考古與古代海上貿易》

2019年10月起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 YouTube
  • LinkedI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