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將於一月起至展覽結束期間(27/1、3/2 及 10/2除外)的星期日開設填色角及提供木顏色,亦會附設專題展覽導賞(15:00-15:45)。 ... 更多
是次導賞將從銅鑼灣南洋酒店附近的集合點出發,先前往1841年海軍軍官卑路乍為香港繪晝海圖而首次定立香港經度的地方。之後往西走,就會到達香港天文台定下官方經度的所在地﹕1884至1924年間,香港天文台定下的經度一直為天文觀象儀器所使用,直至1924年採用新測量方法調整出新經度,並於1990年當香港開始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亦即WGS84)繪畫地圖後,香港經度再有微調整。 ... 更多

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加州發現大量金礦,成千上萬的人從珠江三角洲一帶橫渡太平洋到加州尋金。中國人從此稱加州為「金山」,「金山夢」亦成了眾人夢。香港是通往金山的主要口岸,華人出洋帶動了客運和貨運、出入口貿易、僑匯和兌換、修理船隻等業務,金山庄這個行頭成為了香港經濟的一大支柱,而港-加貿易更影響到中國和東南亞各地的市場 。 ... 更多


瓊記洋行曾是19世紀末中國最大的美國貿易公司之一,在兩次鴉片戰爭之間,瓊記洋行藉絲綢、茶葉和瓷器等商品的貿易獲得了暴利。在19世紀40至70年代,瓊記洋行經歷了廣州洋行制度、香港成為殖民地及自由港、以及中國沿海及沿河城市被迫開放通商口岸等各個歷史時刻。在中國的經濟體系、社會制度以至商業模式和文化經歷重大改變之時,瓊記洋行的興衰亦發生於同時期,某一程度上也可說成就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 更多

我們富有經驗的義工,將在環節中與大小朋友以有趣的形式分享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美早期貿易的歷史,包括故事時間、手作環節及尋寶遊戲。節目豐富,大小朋友萬勿錯過! ... 更多

清代廣州加工的釉上彩彩瓷名為「廣彩」,在二十年代流傳到香港。時至今天,廣彩在香港雖已是夕陽行業,但猶幸仍有人願意傳承這種手藝。洋涇浜英語則為19世紀時把英語與中國地方方言,例如上海話、寧波話、廣州話混雜而成,成為洋人與中國人溝通的必備語言。「洋涇浜英語」與「廣彩」,究竟如何在工作坊中擦出新火花?如欲解開謎題,敬請報名從速! ... 更多

中國珠江河口一直是19世紀海外商人來華的通道,對來自波士頓、塞勒姆或伊普斯威奇港口的美國商人亦然。經中國珠江河口運回的茶葉,因龐大的需求及徵稅爭議,間接導致了一場美國革命,促成美國立國。美國商人來到亞洲貿易的路線不 ... 更多

我們富有經驗的義工,將在環節中與大小朋友以有趣的形式分享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美早期貿易的歷史,包括故事時間、手作環節及尋寶遊戲。節目豐富,大小朋友萬勿錯過! ... 更多
